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汉天子刘邦传> 第一章 官宦之后,天生异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官宦之后,天生异象(1 / 2)

 刘邦,本叫刘季,在家排行老三,大哥刘伯,二哥刘仲,还有一个弟弟叫刘交,刘邦是他后来改的名字,这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样,原本叫朱重八,朱元璋也是后来改的。

刘邦的祖父刘荣是战国后期魏国贵族士大夫,曾任丰邑(丰县县令)邑令,人称丰公,相当于现在市长加市高官的官职。刘邦起兵之初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沛公”,大有遗传和继承了他祖父的基因。

自刘邦的父亲刘煓起,老刘家的贵族身份和特权早已不复存在和今非昔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刘煓便成了秦国一名老实巴交、安分守己的农民,一家以务农为生,唯有刘邦对农事不屑于顾。

要说老刘家有多特殊,或许是当年刘邦的祖父刘荣留下一笔不菲的家产,足够不肖子孙祸害几十年也没问题。刘邦祖父的贵族身份,使他老刘家在乡亲父老眼里和心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名声,是刘邦后来当上沛县亭长(相当于现在派出所所长)的政治资本吧!

据《汉书.高帝本纪》记载,秦灭魏之前的多年以前,魏王派遣刘荣父子携巨资到丰邑(时属魏国)建都,都城建好后,刘荣主事,当上了丰县的县令。战国时期,王公贵族、士大夫养士或舍人都是家常便饭,刘荣也不例外,当时老刘家刘荣当县令的时候就养了22名舍人。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刘荣散尽家财,为避秦祸将古体刘字取金作姓,隐居丰邑城西北地荒人稀的白银河旁的力村疃(今江苏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而后刘荣逃亡江西宁都,他是如何死的,史书没有详细记载。

刘邦在31岁之前还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31岁是古人所谓的及壮之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刘邦的祖父刘荣逃亡,老刘家的22位舍人也散去各自营生。樊哙在沛县以屠猪卖狗为生计,周勃沦为丰邑编织艺者、吹鼓手,这两人曾经都是老刘家的舍人,这些舍人虽然离开了刘府,仍在丰、沛一带谋求生计,也会时不时地关注老东家的情况。

刘邦47岁时聚义于硭砀山,就有12位舍人应刘邦这个少东家的身份被召唤上了山,48岁被沛县父老立为沛公(沛县县令),又有10位舍陆续回到刘家,刘邦真可谓继承和发扬了他祖父刘荣昔日的荣光。

刘邦举事之后,至少有22人贴心帮手(舍人),后来又有萧何、曹参、周苛、周昌、吕泽、吕释等人加入他的队伍。而且刘荣在丰县当县令的时候,刘煓还在沛县当过小史。刘邦31岁之前,有他的祖父和父亲罩着,从小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自然过着游手好闲、好酒贪色的公子哥的潇自由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能进入国家学校读书依然王公贵族或官宦士大夫们的专利,王公贵族官宦士大夫的子弟,哪会不读书?有诗人说刘邦与项羽不读书完全是夸张或蔑视的说法,他们读书只有用心不用心和一边读书一边玩的说法。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刘邦的刘姓家族在丰沛一带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家族,他被沛县父老乡亲和萧何、曹参等沛县小官吏共同推荐为沛公,跟他的身世和家族势力密不可分,所以刘邦不是什么流氓皇帝、草根皇帝,而是贵族官宦士大夫之后的布衣天子。

沛丰邑中阳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那是刘邦土生土长的故乡乐土。沛县在秦时,属泗水郡的一个万人以上的大县。丰、沛二县位于后来江苏的东北角,西面与山东单县接壤,北面是山东鱼台,东临微山湖畔与山东微山接壤,南面与安徽硭砀山相接壤,四季农业生产旺盛,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山水别样的风水宝地。

刘邦的父亲在日常生活中,与街坊邻居的相处中,完全没有官宦子弟的作风,而是宽厚待人,乐于助人,被中阳里村的父老乡亲尊称为“刘太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