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我给你花旗银行的本票,拿着这个本票,到天津和上海的花旗银行都能直接提现。我知道你在外面有些名堂,找你办这个事情也是经过分区主要长同意的,至于如何保证物资的到达,这就得你自己操心了。”
“一万大洋能买多少布?你这里有没有一个标准?对于市场的这个布价我不是很清楚啊。”李久再次提出了问题。
“你不清楚如何去给自己买的棉布?只要不过你买的价格就行!”纪老走可不是白痴,李久提的那个问题本身就有些“白痴”。
李久被纪老走“顶”得无语,心说,这能比吗?我找于世猷买点棉布,于世猷不敢赚自己一分钱,可是要是买这么多,叫人家白帮忙?就是于世猷肯干,李久也不能那么干啊。要是李久知道于世猷本身也是“红色商人”,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可眼下,李久就没法回答纪老走提出的问题。
虽然是打仗,虽然是战争期间,日军对各种物资严控,可是,棉布的生产在山东青岛一带还是“蓬勃展”,这个展起源于2o世纪之初。原本山东豫东一带就是重要的产棉区,从明代开始,这里就盛产棉布,从最早的土布到后来的洋布,都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棉纺织重地。
北方不同于南方,没有桑蚕养殖这个行当,有也是规模小,质量差。自从宋末元初棉花从西域传入中国后,开始在北方进行种植,到了明代,政府强制北方无桑植地区种植棉花,从而形成了北棉南丝的格局。根据历史记载,棉花的传入还有一条海路,在福建的泉州地区,早在南宋时期就有种植棉花的记录。但是,南方多阴雨,潮湿,切病虫害很厉害,不利于棉花的生长,所以,最后,南方几乎没有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直到今天,棉花的主要产区还是在北方。
青岛的棉纺织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很大的展,根据记载,抗战爆之前,青岛的棉纺纱锭就过了6o万锭。之所以青岛成为一个纺织聚集地,根本原因就是紧靠棉花产地,又有水路运输的便利,有一部电视剧《大染坊》就是描写这个事情的。在青岛从事纺织业的人员里,不乏许多日本侨民,据说,在战前,青岛的日本侨民就过了上海。
抗战爆,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严控物资流动,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控制物资限制了八路军的生存能力,可也使日资企业的产品形成了积压。就拿棉布来说,在青岛,普通白布的价格低到一块大洋可以买15尺,可还是卖不出去。战争使日战区的民众更穷了,没有了购买力,穿的再破烂也是没钱去买新的。而对国府区、八路军根据地又进行限制,这几乎是拿掉了国内五分之三的市场。国府区可以通过滇缅公路直接从印度获得棉织品,所以,棉布在重庆并不稀缺。而八路军根据地本身也有西部通道可以获得,最后也通过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
日本人在华的不都是军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平民,他们在中国从商的历史比战争的时间还长,现在,棉布卖不出去怎么办?只能是走私,而山东的余家就是他们最大的合作伙伴,商人重利轻信念,那些走私的日本商人还是有理由去对付日军特别急的,他们要为“大东亚圣战”积累财富嘛。可就是走私,也不能一下子整个车皮的走私吧?这不要说余家不会干,怕是日本商人也没那个胆。
现在,纪老走图省事,要李久去办这个事情,可是给李久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一万大洋可以购买至少15oo匹布,整个重量要过4o吨!在那个年代里,这么大的一批货物越过敌占区运到根据地里,这个难度……太大了。
“我没有办法现在回答您,这个量太大了,如果用大车拉,至少需要4o辆大车,从产地到我们这里,距离过了1ooo公里,您说,鬼子能让我们大摇大摆的把布匹运过来吗?还有,您的本票在花旗银行可以分割吗?如果不可以分割,那这个事情就办不了。谁拿着一万现大洋去买东西?”李久为难的说道。
纪老走并不了解花旗银行的规矩,李久的问题他根本无法回答,事实上,那张本票也不在他的手上,只是在交易的时候,会有人给送过去。
“请上级联络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化整为零,一次性的搞我没把握,不过,这不应该把给我们支队加工的军装联系起来,我们是新部队,总不能军装都没有吧?请纪部长还是多考虑考虑。”李久想了半天才憋出了这句话。
纪老走也被李久给说的无话可说了,他一开始没有想到数量和重量之间的关系,听李久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
“好吧!先解决你们的问题,至于给分区搞点白布也可以从少量干起,我这里还有1ooo块现大洋,你就帮忙先买点吧!”
“这个没有问题,我回去就办,现大洋您也别给我,直接给两个县委机关就行了,他们太困难了,我那里还有一些钱,这个事情我能马上就给您做到。”
在安县和璋德县的商户那里买白布一点都不难,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穷的穿不起染好的布,白坯布的价格只有成品染色布的一半,买回来,自己土法一染就成,至于夏天穿的无袖短褂,干脆就是本白色的粗布,不用染。
回到梅村的李久,脑子里却突然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这也是因为,他们隐蔽在鬼子的眼皮底下,竟然也是大摇大摆的走,鬼子基本上还是按着细川的套路龟缩在县城里了,就是在南寨集的鬼子,最后为了减少平补给的困难,也撤回了。
“这不就是个机会吗?为什么不利用一下?”李久心里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