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战,天下诸侯都知道刘备膂力奇大,一对双股剑诡异之极,武艺十分高强。而他两个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更是世间少有的猛将,两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陈留会盟后,刘备一无所获,可他并不气馁,逢人便说自己是皇室后裔,会盟是为了讨伐逆贼、中兴汉室,并非为了求取功名。这番说辞起初没有人相信,但说得多了,人云亦云地广为流传,久而久之反倒让刘备落得忠义之名。
自此,刘备名声大噪,而他最让称道之处便是武艺高强和忠义之名。
世人皆好名,名气大自然是好事。
当今世上,像刘备这样自命不凡却又出身寒微的野心之士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扬名天下,并且还能将名气利用到极致的人做成一番大事之人,却是寥寥无几。迄今为止,只有刘备一人,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自从去岁陶谦病逝且将徐州六郡拱手送给刘备之后,刘备一直很兴奋,绝对算得上苦尽甘来,扬眉吐气。是以,在完全接掌徐州各郡县后,刘备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壮志,在他眼里,自己头顶的天空分外蓝,各镇诸侯对他而言皆不足惧。
然而,正当刘备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时候,一件原本很不起眼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的小事,却让他大动肝火,怒不可遏之余深感耻辱。这件“小事”就是,李利竟然驳回了陶谦临终前的举荐奏简,非但没有敕封他刘备为徐州牧,甚至连徐州刺史的官职都没有赐给他,以至于天下的敕封诏书中对他只字未提,俨然置若罔闻。
更让刘备恼羞成怒的是,如果李利仅仅是驳回陶谦的举荐倒也罢了,权当是李利看他不费吹之力尽得徐州六郡之后眼红了,故意刁难于他;但让他忍无可忍的是。李利不把徐州牧赐封给他也就算了,却偏偏大加封赏陶谦的两个儿子,直接把彭城和广陵二郡赐封给陶商和陶应。
要知道这可是徐州最富庶的两个郡,刘备对此二郡早有想法。但接到圣旨后却不得不将二郡交给陶商和陶应兄弟二人。毕竟他自诩皇室后裔,论辈分还是当今天子的“皇叔”,岂能抗旨不尊更何况,徐州本来就是陶谦的地盘,敕封诏书抵达徐州时,陶谦尸骨未寒,刘备作为“捡便宜”的继任者,岂能不顾及自身颜面,怎可为难陶谦的两个儿子
只是???不能为难别人,那就只有委屈自己了。接诏后。刘备强颜欢笑地亲自送陶商和陶应二人前去上任,临别时还苦口婆心地勉励他们一番。然而,当陶商、陶应兄弟离开后,刘备却怒火中烧、大发雷霆,随之将州牧府正堂上的一应器物摔得稀碎。差点一把火烧掉正堂。
经过敕封诏书这么一闹,一直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之中的刘备,犹如寒冬腊月里被人迎头浇了一盘冷水一般,从头淋到脚,浑身透心凉。至此,刘备终于切身体会到长安天子的威力,见识了李利强横霸道且狡诈毒辣的一面。虽然陶商和陶应兄弟二人就任两郡太守后。必然不敢明目张胆地与他刘备作对,但此二人肯定不会像他们的死鬼老爹一样与他刘备一条心;一旦时机成熟,此二人一定会倒戈相向。
而这,还不是刘备最闹心的事情。让他极为尴尬的事情是,他虽然接管了徐州六郡,但自身还只是个小小的平原令。每次徐州官员尊称他为“州牧大人”的时候。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羞愧,双耳火辣辣的,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两耳光似的。
与此同时,最令他苦恼的是,他自诩皇室后裔、高祖子孙。在没有得到天子敕封官职的情况下,他就不能效仿其他诸侯自己给自己加官进爵,自领徐州牧。否则的话,他还算什么皇室后裔,有何脸面自诩高祖血脉,与眼下割据各州的乱臣贼子何异并且,如果他敢自领徐州牧或是自封官位的话,那他在天下人面前如何自圆其说自诩汉室宗亲,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为名利,只为汉室尽忠;可实际上他不思中兴汉室,却擅自僭越徐州牧。这岂不等于赤裸裸地告诉天下人,他刘备野心勃勃、图谋不轨,早有取汉室而代之的心思。果真如此的话,他必将身败名裂,被世人唾弃!
正是基于这种苦不堪言的折磨,当中原诸侯大军攻占河东郡的消息传到徐州之后,刘备终于坐不住了。
他当即有了新想法:“既然坐等李利把徐州牧敕封给自己已然无望,那便领兵入盟,与盟军一起攻打西凉。如果诸侯盟军能够一举打败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军,那便是皆大欢喜,自己非但能够得到徐州牧的官位,或许还能坐实皇叔的身份。倘若盟军不能取胜,自己也能借助盟军之力逼迫李利乖乖就范,赐下敕封诏书,如此依然可以实现了他出兵西凉的初衷。”
于是,就在中原盟军渡河前往娄底原安营扎寨之时,刘备亲率四万余徐州将士前往河东郡,沿途又招募了数千青壮,凑够五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