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3999,累死我了,送给乐游游亲的端午节福利,可不准再抱怨我了哦~~~
++++++++++++++
清晨透明的阳光穿过薄薄的云层一泻而下,给街上三三两两的人群镀上了一层暖人的金色。许是因为天色还有些早的关系,市坊上并非熙熙攘攘的,但连绵不绝的叫卖声已是起伏不断了。
寂静的小巷子里,陈旧的青石板铺成的路上隐隐有几只鸟雀在低头啄食。
“吱嘎——”一声轻响打破的沉寂,原本清闲的鸟雀瞬间吓得扑棱着飞起,停歇在了远处的墙头上。
随着漫天纸钱的纷飞,从屋里走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身穿白色的寿衣,双手抱着灵位缓缓的走了出来。她身后跟着十二、三岁的男孩,亦是一身寿衣,低垂着头,双肩微微颤抖着。
跟在他们身后的便是一口纯黑的大棺材,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那棺木是用上好的柏木制成。而跟着哭灵的几个人,却衣着寒碜,让一旁的人看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胡同口里逆着光匆匆忙忙抬进一乘轿子,想必是有急事,才赶得如此匆忙。走了没几步,却是与前去下葬的队伍撞了个正着。因为那巷子有些窄,两厢无法并行而过。而轿夫赶路不肯让,送葬的人因棺材厚重,也难得让。
“爷,有个送葬的队伍拦着。”轿旁跟着的小厮轻声的说着。
轿内之人听他这样说,便微微挑开轿帘看了看,只见前面抱着灵位的不过是甚是年小,便放了轿帘沉声道:“退回去吧!”
好在那轿子也没进来多少,很快便退到了巷口避让开来。那轿中之人想了想,总觉得抱着灵位的那个姑娘有些眼熟,便挑开帘子又偷偷的看过去。
只见那队伍缓缓的向前走着,等打头的姑娘走得近了,他这才发现那姑娘两颊竟红肿得厉害,上面是清晰的五指红印。
是谁下了这么重的手,轿中人微微皱了皱眉头,却仍是想不起在哪见过这位姑娘。正要放下帘子,那姑娘却正好抬头朝他看来。两厢对视之下,越发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见那姑娘很快略了过去,又想着是不是自己认错了。
等那下葬队伍慢慢走过以后,他兀自盯着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这才对着一旁的小厮道:“走吧!”
随着轿身的抬起,精致的软轿在狭小的巷子里缓缓的前行。清透的阳光暖暖的照射进来,从远处看过去,那软轿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好的光晕,看上去是那样的美好而又不现实。
送葬的队伍一直到正午十分才回来,不过等回来的时候已不像清晨的时候那样多人。此时只剩得稀稀拉拉的个人。
“初七,你哪来那么些钱请帮工的?”几人方一进屋,三娘就开口问道。见初七没答话,她也不在意,想起清晨时候的那口黑幕棺材,不由咂着嘴对一旁的大成嘀咕道:“那棺木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钱的,我看咱嫂子留下来的钱可不少!”
“你就少说几句吧!”大成见她这样一副样子,皱眉回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这些子不搭边的事!”
初七只是不搭理,忙进忙去的收拾着。他们被赶出府的时候,走得匆忙,很多东西没来得及收拾都落下了。今儿个早上送葬的时候张婶和其他几个相好的丫环一并帮忙收拾了过来。
大成见她抿着嘴,面无表情的收拾着,明白她心里强忍着悲痛,便上前一边帮忙打着下手一边说道:“丫头,你真不回去同我们一起住吗?”
不等初七说话,他想了想,又说道:“虽然家里同官家比是寒碜很多,但只要有我在的一天,绝不会让你们姐弟两受半分委屈的。”
站在一旁的三娘支着耳朵,一听大成说这话,忙尖声喊道:“说什么呢,家里揭不开锅了哪里有闲钱养那些个闲人!”
说着,她环视了一周,只见初七这临时找的落脚处要屋有屋、要院有院的,一看就知花了不少钱,不由得啧啧一声道:“看这出手阔绰的,怕是绣娘留给德儿的那份子读书钱都贴进去了吧!”
这屋子是孙大夫以前落魄时曾租过的地方,后来孙大夫开铺子赚了些钱,便搬了出去。虽说有个半大的院子,但一眼望过去便是破破落落的一间,仿佛荒废很久的样子,而且说是院子倒还颇有些言过其实了。
不过虽然破是破了点,但胜在屋子够大,还连带这一个院子。而且出了巷口就是城里最繁华的坊街,方便她日里出去寻工挣银子。
更重要的是,据街坊传说这屋子里死了人,时常闹鬼。所以后来一直没法子租出去,因而房钱也特别的便宜。一年不过二两银子,算下来一个月不到二吊钱,因而总总便利加起来,初七当场便交付银子,租了下来。
初七这会子懒得与三娘计较,只向大成说道:“叔,好在我现在还有些手艺,日子总会过得去。你别太担心,我们回了老家,只会平白跟你们添些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