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御史立马随声附和,高呼:
“求皇上明鉴,严惩太孙,严惩于谦!”
“太孙,你可有话说?”
朱棣神色不变,淡淡的问道。
“回皇上的话,臣有话说。”
朱瞻基躬身,平静的回答,丝毫没把御使们的弹劾,放在心上。
“说!”
“于谦在河北,抗旱赈灾,修运河,修官路,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成绩斐然;”
“截止今时,河北境内灾民大半得到妥善安置,部分远走他乡逃难的灾民,也陆续回归;”
“于谦修运河,劳动力全都是当地的灾民,用粮食当酬劳,一日一发,灾民积极性很高;”
“在修运河的同时,又疏通河北境内的各个河道,使得所有河道水源充裕,旱灾自然迎刃而解;”
“同时,于谦还组织灾民在远离河道的干旱地方,挖深井,进一步消除旱灾;”
“如今,臣相信,照此速度开展,不出一个月,河北境内旱灾会全部消除,甚至不影响当地居民种冬麦;”
“只不过在于谦大张旗鼓开展抗旱赈灾过程中,许多官员从中作梗,想吃拿卡要,因为赈灾银,足足有一千万两,他们个个眼红。”
“所以临行前,臣斗胆恳请皇上,赋予于谦足够大的权力;”
“也幸亏如此,于谦不畏强权,镇杀几个不长眼的贪官污吏,罢免几个不作为的慵懒官员,岂不是大快人心么?”
“岂不是帮助朝廷清除了一批国家蛀虫?”
“如此天大的好事,怎么到各位大人嘴里,就变成了河北官员怨声载道,人人自危,风声鹤唳,甚至官将不官,集体辞官?!”
“如果真如各位大人所言,河北官员因为于谦的到来,怨声载道,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那么臣斗胆直言,如此怪异之举,只能说明河北所有的官员,屁股都不干净,心里有鬼;”“因为做了亏心事,所以害怕于谦这位铁面无私的判官,敲他们的门!”
“他们想用集体辞官的极端方式,给朝廷施压,逼迫朝廷惩罚于谦!”
朱瞻基侃侃而谈,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甚至痛心疾首。
“太孙,说话要讲究证据,你如此诋毁河北官员,一味袒护于谦,是何道理?”
御使孙明出面责问朱瞻基。
“证据吗,本太孙自然有。”
朱瞻基胸有成竹的回答,随手又拿出一个厚厚的小本本,在所有人面前,再次晃了晃。
沃日,小本本不是被皇上没收了么,咋又出现一个?
所有人的心,再次悬到嗓子眼。
看向御使孙明的眼神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在狂奔,都是你个大傻逼,没事干嘛招惹太孙。
这下好啦,人家亮出杀手锏了!
“皇上,这个小本本上记载的,是关于河北部分官员的罪行,都是当地老百姓供述,于谦整理后,并暗中核实过的;”
“请皇上过目!”
众人终于舒了口气,心说原来是河北部分官员的罪证啊,吓了俺一身冷汗。
好在咱向来不和河北官员参连,这火烧不到咱头上,咱们安心的看热闹吧。
“太孙,何以见得,小本本上的供述,就是真实可信的呢?”
御使孙明不甘心,追问道。
“孙大人,河北知府王上良,你可记得?”
“你们之间的那些个破事儿,有人记得很清楚啊,你难道忘啦,要不我帮你回忆一下?”
朱瞻基讥笑道。
“你……”
孙明一听到王上良,又听到那些个破事,立马软了。
随即孙明跪地对着朱棣磕头,声泪俱下道:
“皇上,臣有罪,臣有罪,请皇上开恩!”
沃日他姥姥的,这是啥情况?
御使孙明和河北知府王上良之间,有啥破事?咋就这么干脆利索的认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