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官场教父> 第850章 成长,你的名字叫痛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0章 成长,你的名字叫痛苦(2 / 2)

代工企业的规律是:母厂如果不成长,自己就无法成长。</p>

所以关键是要选对行业。</p>

家电业开始式微,郭台铭决定开拓新的方向。这也是鸿海创立后,第一次思考重大转型问题。他和同仁们到市场上搜寻符合鸿海制造能力的产品,千奇百怪,林林总总,其中有一项叫计算机连接器,似乎很有市场需求。</p>

“我们做计算机连接器有什么优势?我想最大的优势就是,至少拥有了50%的相同制造技术,比我们创业时什么都不懂好多了厂郭台铭在内部会上给员工打气。他同时认为,鸿海的过去可以称为“制造导向”时代,即以自己的制造能力来衡量做什么业务;而现在,鸿海应该走向“市场导向”时代,即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自己就做什么业务。</p>

郭台铭开始积极进行连接器的市场调查,发现电子游戏机及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在日本,他也向很多日本人请教,确定“个人计算机”(PC)会是未来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p>

几年后,郭台铭把自己旗下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命名为“FOXCONN”(富士康),“FOX”’即狐狸,取义正是纪念这一段时间鸿海开始形成的一种企业基因:像狐狸一样灵活机智,变化不止。</p>

“狐狸”不相信等待,郭台铭决定迅速投资开发连接器生产设备,大胆向未来的PC产业出发。在这个过程中,郭台铭形成了很多朴素的价值观、比如:“不懂就要问,想保住面子的人,最后会连里子也输掉。”又比如:“成功四途径:抄、研究、创造、发明。”</p>

1983年,鸿海利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计算机连接器,开始与计算机厂商建立业务关系。这也是鸿海正式进入PC领域的第一年。当许多中小企业主把家电业式微看成是无法逆转的危机时,郭台铭却带着50%的技术把握,把别人眼中微乎其微的机会,化为日后成长的基石。</p>

或许是郭台铭“运气”很好,鸿海开发出来的连接器,正好搭上台湾信息业急速成长的好势头。鸿海营运大好,员下扩增到300人。</p>

1984年鸿海为了建立金属电镀单位,更直接从美国引进全自动连接线选择性镀金设备和电镀检测设备,花费了将近1000万元,几乎是当年所有的利润。“市场总是奖励有勇有谋的冒险者”,至此鸿海开始快速摆脱创业6年来,业绩始终无法大步成长的困境,转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p>

转型的背后,是郭台铭持之以恒“反向深耕,苦练内功”的结果。这一个阶段郭台铭开始强调“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像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蹲得扎实;少林寺和尚武功千变万化,也是由于多少年挑水上山的结果。”所以多年来鸿海在产品上追求的“变化”,正是基于对自己“独立内功”不变的要求。</p>

在郭台铭眼中,外在环境计许多人的价值观产生混淆,无法分辨何是何非,当时有相当多的工厂,不肯专注追求本身的专业技术和产业领域的提升,反而激情投入炒地皮和股票买卖等投机行为,认为这样赚钱比较快,也比较轻松.反观投入下业所要花费的精神和心力,要比金钱游戏辛苦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且短期来看,这样的投入和产出报酬还未必成比例。</p>

因此郭台铭认为,此刻自己应该忘记土地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一股埋头向前的冲劲,心理必会产生不平衡:“一个企业的创业者,一定要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傻劲。”他强调。</p>

此后PC产业开始壮大,郭台铭的“傻劲”变成“远见”。1985年,鸿海以5亿6000万元的营收,正式进入《天下》杂志制造业1000大排名。</p>

1988年,鸿海员工人数达到1000人,营业额正式突破10亿元。</p>

这也是鸿海第一次设立“世界级目标”的一年。这时的鸿海经过了15年锤炼,不再是当年那间时刻担心撑不过明年的小公司了。</p>

成长,你的名字叫痛苦。</p>

“过去的成功经验,只会带来无知和胆怯。”这是郭台铭的名言之一。这位祖籍山西晋城的大汉,说话霸气却饶富内涵。但他还有一句名言:“过去的成长经验,可以令人面对未来轻松和自信-因为成长的名字叫痛苦。”</p>

早年创业,郭台铭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一两点才回家,因为怕打扰家人,于是和妻儿分房睡。有一天他就不解地问太太,为什么小孩子每天晚上啼哭得这么厉害?郭太太终于忍不住地说:“因为你已经三个月没拿钱回来了!”为了节省奶粉钱,太太只好给孩子喂米汤,结果孩子一到晚上就哇哇大哭,米汤吃不饱。</p>

内有家计煎熬,外有创业的风险及压力。工厂一开门,就有小混混来收保护费,不然就是生产线上的员工打架。“最可恶的是,早上有人来推销消防器材,如果不付钱购买,下午就会有官员来做消防检查。”</p>

这也是鸿海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郭台铭回忆,当时许多长途电话还得到父母家去打,以节省电话费。郭台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过年,发完员工年终奖金之后,口袋只剩2000元。于是全家回父母家过年,1000块买年夜饭菜,1000块留到初二回娘家发红包。</p>

成长的名字也叫无助。2001年鸿海的营收正式超过了台积电,台湾媒体最常拿他们和台积电做比较,郭台铭却说:“我们公司就像一个地瓜,在田里默默地长大,外面都喜欢拿我们和台积电做比较,但是地瓜和苹果是不能相比较的。”</p>

熟悉台湾产业发展史的人,就可以了解郭台铭的话中含义,1987年创立的台积电,是台湾当局当初全力扶持的半导体企业,享尽土地税务减免优惠;而1974年创立的鸿海,则是台湾最典型的白手起家、从“一个细胞”开始成长的企业,没有沐浴任何政策的阳光。</p>

有一次新加坡劳工部长向郭台铭请教,台湾当局到底用的什么政策,为什么台湾的中小企业能够纷纷走上世界舞台?郭台铭却苦笑着回答说:“新加坡把中小企业照顾得太好了,所以企业经不起大风大浪;而台湾当局什么都没有做,却让台湾的中小企业有了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p>

再说资金。当时台湾大部分的资金都被大企业及大财团用走了,几乎轮不到中小企业,“20年前我把公司没在台北土城,就是冈为土城有一间看守所,是台湾专门关经济犯的地方?要有一天我因支票无法兑现被关了,我老婆还很方便来看我,报告我公司状况,让公司继续营运!”这是郭台铭最常讲的笑话,却透露了几分台湾小企业为了求生存、调度资金的辛酸。</p>

再说人才。“优秀的一流人才都想到大公司去上班,谁愿意屈就一家小公司呢!”郭台铭一语道尽白手起家的困难,有钱都还不一定找得到好人才,这也让郭台铭什么都要学,而许多早期海外企业经理人对郭台铭的好学印象相当深刻,“他很想知道我们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常常一问就是好几个小时。”</p>

这种锤炼下造就的创业家韧性,令日后外界看见的郭台铭多了一些“草莽味、枭雄味”,他发现台湾中小企业老板必须变成“三头六臂”,除了要看工厂、跑业务之外,也同时要精通财经金融等外在环境知识:为了做进出口贸易,也要非常了解政府的相关规定。忙得焦头烂额、他开始问自己,如果只是要赚钱,需要这么辛苦吗?</p>

支持郭台铭的力量,是看不见的东西。“我刚出社会时,就知道未来自己的签名很重要,所以我苦练自己的英文签名、20年来我的重大契约,都是用相同的英文签名完成的。”郭台铭的自负和自我期许,正是他为什么这么“辛苦”的原困。他还有一个“二局理论”:“所谓三局,是格局、布局、步局、而格局,就是你一开始心里怎么想。”</p>

郭台铭一开始怎么想的呢?他从未说过.但今天的人们已经可以想象,几乎从创业开始,他从未放弃的梦想就是“推动鸿海迈向全球成长的格局”。(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