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话两汉> 第四章 高祖亲征 困于白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高祖亲征 困于白登(1 / 2)

 称霸草原后,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把目光又投向了刚建国不久的大汉,汉高祖6年(前201年),冒顿率军大举进攻汉朝,汉朝建立之时,匈奴已经成了草原霸主,而汉朝刚经历过大规模的国内战争,人口数量严重下降,经济萧条,国弱民疲,虽然部队实战经验丰富,但毕竟长时间征战,得不到修整,已经疲惫不堪,再者,如果不发展农业经济,连温饱都成问题了,那还有精力去打仗。

刘邦也深知匈奴是个隐患,两国迟早必有一战,现在打胜算的把握小一点,将来国力强盛了,胜算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权衡利弊后,认为目前同匈奴作战的时机还不具备,因此,短时间内也没有对匈奴用兵的打算,而是采用防御的策略,让韩王信驻防马邑(今山西朔州)。

汉王信是刘邦封的异姓王之一,最初建都于中原腹地颖川。后来刘邦认为韩信王的封国除了不能发挥好的作用,反而对自己造成“卧榻之侧”的威胁,离得太近,自己感受不出当皇帝的独特,总感觉韩王信也是皇帝一样,心里不平衡,所以他便让韩王信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去建都吧,不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了,晋阳毗邻匈奴边境,这样一来,韩王信就发挥了防范匈奴的作用。在韩王信看来,似乎晋阳比颍川也好不了多少,刘邦对自己的怀疑并没有因为自己到了晋阳而放松,自己还是没有当诸侯王的快感,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到晋阳没多久,便主动申请,嘴上说,晋阳距离边界尚远,起不到一定的防御作用,马邑离边界近,自己要去那里驻守。心里想的是,我要远离中枢,马邑这地方山高皇帝远,去当个土皇帝也不错,起码这个地方自己是老大,说一不二,当时交通也不便利,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除了地盘小一点,其他的跟皇帝没多大区别。

马邑是汉朝的边关门户,于匈奴更靠近了一步,对于韩王信主动申请报告,刘邦毫不犹豫,立即审批,夸他又大局意识,超前意识。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韩王信当土皇帝的快活日子没多久,冒顿单于便将他的美梦给粉碎了,率兵气势汹汹的杀过来。韩王信在秦末及楚汉战争中也是战功显赫的人物,可以说是万军之中取敌人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人物,但结果却被匈奴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求和,韩王信虽然牛,但架不住匈奴人多势众,兵强马肥,没办法,只能一方面谈判,忽悠匈奴暂停进攻,一切都可以坐下来谈,一方面十万火急的向中央发求救信号,看来凡事有利有弊,离中央远,日子过得潇洒,但关键时刻去搬救兵一时半会也搬不来。

对于刘邦来说,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但封的那些异姓王一直都是心头大患,这些异姓诸侯不解决,一日心难安,前不久,他刚把封给楚王韩信的封地拿回来,再往前就是燕王臧荼也被他解决掉了。解决了两个,就会引起其他封王的警觉,刘邦担心被他们群联手殴。在这种局势之下,刘邦更不希望和匈奴发生战争,但此时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你不打匈奴,人家都打到你的地盘上了,匈奴欺人太甚,再忍下去,这不是刘邦的性格,但他怀疑诸侯王,怕诸侯王和匈奴被里应外合,干掉他,所以只能御驾亲征了,想到有秦朝蒙恬大败匈奴的先例,自己御驾亲征,获胜的可能性极大,要么不玩,要玩就玩个大的,看来战争要提前了,接到韩王信的求救信之后,火速发兵支援。但他听说韩王信与匈奴冒顿单于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刘邦非常不满,写信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本来就对刘邦屡次怀疑他心生不满,自己这点兵力又打不过匈奴,不搞点暧昧,不使点美男计,让人家灭了怎么办,这也是没办法的缓兵之计。刘邦可没想这么多,认为韩王信你就应该尽忠,你生是我刘邦的人,死是我刘邦的鬼,不能跟第三者眉来眼去,这是对我的不忠诚。

结果韩王信接到刘邦的信之后,本来自己已经够委屈了,听刘邦这口气,还怨恨自己,不理解自己的缓兵之计,自己再坚守已无意义,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别眉来眼去了,别曲线救国了,直接救国算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时候可以合匈奴平分天下,自己去当中原皇帝,也不是没有可能,也不谈判了,直接投降了匈奴,并与匈奴相约在冬季,共同攻打刘邦。

刘邦御驾亲征,集合了32万大军,一是要证明没有你们这些诸侯王,我刘邦也是可以打胜仗的,二是要说明你们都老实一点,不要有非分之想,我连强悍的匈奴都敢干,何况你们。

当时的交通是真不方便,刘邦军队集合完毕,准备率军出征援驰韩王信之时,又接到韩王信已经投降匈奴的报告,这真是个晴天霹雳,刘邦以为韩王信会抗一阵子,再不济也是战死沙场,为国尽忠,这样一来,不但借匈奴之手灭掉一个异姓王,而且会消耗匈奴的力量,自己再进攻匈奴的疲惫之师,胜算的可能性极大,但现在这性质立马就变了,本来是去救援灭火的,这一下变成了去收复失地,刘邦很是郁闷,也很生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