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大流歌> 前言、第一章秃尾巴李神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前言、第一章秃尾巴李神话(1 / 2)

 拂去岁月尘埃

展现历史真相

(1964-1985)北疆边界守卫之

纪实影视小说

大流歌

筱路著

**************

前言

地球上唯一五千年文明延续不绝的中华民族,十九世纪以来蒙受了太多的外强欺侮和侵略.华夏大地见证了太多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文化宝库也因此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篇章。

东洋日寇入侵,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八年。一轮甲子过去之后,《狠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平原游击队》等等,人们依然记忆犹新。

西洋美军来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三年。半个世纪之后的现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等,人们依然耳熟能详。

北方强国百万大军压境,中国与之对峙了二十年。那是一条包围半个神州大地的漫长战线;是纵跨三个年代的曲折历程;是亦战亦和、时谈时打的反复较量;是政治、军事、外交、领土归属、情报颠覆与反情报、反颠覆等诸多领域的复杂斗争;也是世人瞩目却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国际“游戏”。

1985年,邓小平对北方邻国的最高领导人说:“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重点放在开辟未来的事情上。但是,过去的事完全不讲恐怕也不好,总得有个交待……六十年代,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苏联加强军事设施……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一百万。对中国的威胁从何而来?中国得出了结论……应该说,从六十年代中期起,我们的关系恶化了,基本上隔断了……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2、294、295页)

面对实力远强于自己的级大国,中华民族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与人为善的国际主义情怀,赢得了“游戏”对手国的民众和第三方人民的广泛理解、同情与支持。“游戏”的结果是:曾与中国交战并一直敌视**政权的西洋、东洋领导人接踵踏进中南海,把友好之手伸向**;绝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洋人”们不得不以“大三角”目光来审视世界战略格局了。

这么一段非凡经历,这么一桩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的特大事件,那么多军人和老百姓为之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的艰难历程,难道不值得硕笔浓墨大书特写吗?

然而,二十年过去了,而且是改革开放步步深化的二十年,却依然未见哪一部艺术作品描绘那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和领土最大国之间的边境对抗。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特别是亲历那场延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严酷对垒的人,都有一个强烈愿望——中国北疆的守卫应该像其他抵御外强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样,在华夏文艺百花园中面世。人类需要通过文艺舞台对历史进行回顾、品味和思考。

******************

当今的中老年人都还记得:珍宝岛战斗纪录片公演,曾让炎黄子孙热血沸腾,派性作乱的神州大地顷刻之间一致对外。北疆形势基本稳定后,有人曾在一家小报上“捅”出了一篇题目为《唐代表与苏联上校》的报道,包括香港《文汇报》在内的许多境内外报刊纷纷转载。党中央总书记亲自听取了“唐代表”的汇报,当面指示当地领导每年请“唐同志”作两场报告。这消息引来各级各地权威名流纷至沓来,以致“唐同志”难以应酬。北疆边境对抗结束后的1989年5月,《瞭望》杂志还刊登“唐代表”与苏联会谈代表参加学生活动的照片。这些事例,可以从某些侧面说明世人对中国与北方邻国关系的关注程度吧!

全程参与那场边境对抗的人,如今半数已经辞世,其中不乏为把那场对抗搬上文艺舞台而呕心沥血笔耕未果的抱憾者。尚且健在的当事人也都年事已高,眼看着时光一年年逝去,那种愿望依然还在梦中。这是为什么呢?是亲历者不得艺术要领?是当时的边境封锁使得艺术家无法采风?是人们对“敏感题材”的惯性思维尚未转入与时俱进的轨道?或许兼而有之吧!

人们可以想象造成这种沉寂的历史原因,却不应该让沉寂长久继续下去。历史前进了,世界格局变化了,中国与周边邻国已经走上了友好合作的轨道。“**”以来,伴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文化事业的改革进步,文化艺术的门槛降低了;一向讳莫如深的外交档案开始解密了;中央领导人卸任不久就出版诸如外交纪事等与职务有关的著作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对待历史事件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民族的共识了。清新之风接连吹来,信息化、透明化促进了社会进步。人们可以、也应该坦然回顾、平静思考、恰当表现那场北疆守卫斗争里的人和事了吧!

为悼念那场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为后来人不忘记过去,也为“百花园”中少一些缺憾,那二十五年艰苦卓绝的北疆守卫斗争应该以艺术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啦!

******************

守卫边疆题材的作品面世,依然面临一连串“门坎”:

——再现那段历史,如何让边界两侧的人们都能接受?

——历史形成的“敏感题材”惯性思维,遗留在我们头脑里的政治束缚,如何解脱?

——揭开当年边境守卫的神秘面纱,怎么排除涉密之嫌?

——忠实反映历史事件,如何摆脱当事者名誉纷争?等等。

作者一心圆梦,两度放弃,四方求证,六番更名,八易其稿,十年埋头耕耘,揣度出了如下四条路径:

一、忠实于历史真相。本文故事沿历史轴线展开,以真实事件为骨架,以纪实手法描述。军旅作品,历来以纪实加虚构为多,本文亦然。故事中的事件,包括次要事件和负面情节,均非子虚乌有。比如,文中提及的假侦察英雄被破格提拨,就确有其事;他勒群众的狗炖肉吃也非虚构;连引用他的语言都基本上是当时原话。作者没有让这个人物“出场”,几段与他相关的情节都是通过其他人物口述。这样处理的意图是,以必要的负面情节来衬托正面典型,既真实地反映那个历史时期的客观实际,也不让杂音干扰主旋律。作者郑重声明:本作品中的虚构手法,仅用于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用于描绘己方(中国)的某些艺术形象。对于历史事件,特别是涉外事件,只根据情节的需要进行技术上的辑选、连接和打磨,绝非捕风捉影地拼凑,更无随意编造。作者认为:对历史的真实性负责,就是对国界两边的人民负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同正视历史教训,那是共享人类展史上的精神财富。这种正视,如果在某个时期令某一国的某一方面的某些人难以自豪,那他们应该去审视当时掌权集团推行的政策,审视当事人当时的思维和行为,而不能归咎于历史,不能归咎于广大民众。后代人对那时候推行的政策、对当时的思维和行为,有义务反思、改正,而不应该延续、掩饰。国家之间应该如此,国内各民族之间也应如此。

二、着力表现国界两侧人民的友谊。本作品的主人公视邻国的民众和军人为友,屡遭挫折而不悔。他顽强地反对霸权主义政策,又执著地探求沟通渠道,追寻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终于以诚意和行动率先冲破了对峙僵局。这种艺术形象宣示的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品格和容纳百川的胸怀,也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作品的主题与历史大潮流一脉相承,表现的是那场对抗之所以走向已知结局乃历史之必然。对抗的起因与其中的是非,世人早已心知肚明,邓小平也与邻国领导人说明白了。如今地球变“小”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大众化和地域文化交融互补的潮流势不可挡。文学艺术应该、也可以做到,展示人间公理而不损害国际友谊;能够、也必须,正视既往功过是非而又促进睦邻关系。

三、绝不涉密。本文的创作始终未触及历史档案。凡比较敏感的问题,均以权威媒体当时公开使用、并在边境对抗结束后依然使用的口径为准。

四、远离名誉纷争。作品中的姓名无实人(党和国家领导人除外),地名无实址(距离黑龙江国界段中心点千里以远者除外)。历史事件里的真实当事人,可能是作品中人物的原型之一,但不会是某个特定人物。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建北疆边防部队开始,作者一直在履行国界护卫、边境外交、抵御情报颠覆、反侵略作战准备等项使命。从江岛归属之争到武装冲突,从桌面谈判到全面备战,从国界森严壁垒到恢复双方友好往来,经历了那场边境对抗的全过程。能做到上述各点,不足为怪吧。

******************

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中华民族的历史道路既不平坦也不顺畅。尽管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却能秉承华夏文明的五千年精华延续不绝,这在本星球上是绝无仅有的一脉。她以铁打钢铸般的脊梁抵御了无数次外强入侵与颠覆,以大海般胸怀融会了四方文明的精髓,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艺百花园。作为其中的特殊部分,边塞军旅文艺之花历来倍受民众喜爱。〈边塞烽火〉、《冰山上的来客》、《高山上的花环》等等,就是现代边塞军旅艺苑中惹人注目的花朵。这部《大流歌》同样源自边塞军旅,同样净洁无“污染”,也应该让她同样生气盎然、**荡漾。

当今的文坛,百花齐放雅俗并存,奇葩异蕊争芳斗艳。作者奉上这束塞外荒野的“鞑子香”,意图让参与北疆边界守卫的人们重温蹉跎岁月;让关注那场神秘斗争的人们明了真相;让内地人领略边境军民的胸襟;让青少年心里的中华魂更趋厚重。这就是《大流歌》的创作初衷。

作为中国人,作者愿北疆边境对抗是中华民族最后一次与危及自己生存安全的外强抗争。

作为服役三十四年的退伍军人,作者愿世界不再有战争。

明知这样的愿望几乎不可能实现,这种祈望还是不时由衷地从作者内心幻出。

谨以此篇

献给在北疆守卫斗争中牺牲的战友

献给为那场斗争做出过贡献的人们

筱路

2oo9年5月16日

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谈话二十年纪念日

附:刘邦厚对《大流歌》的看法

唐洪岗同志是在我边防部队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经历并且直接参与了中苏边防斗争和会谈的全过程。尤其是在黑河军分区任参谋长期间,曾多次向中央领导同志全面汇报,并对开通双方的口岸贸易做过大量工作。

我在黑河期间,多次聆听他的报告。军内外都一致认为唐洪岗同志是位对中苏边境有精深研究,造诣颇深的部队领导同志。

三年来,我有机会读了他熬尽心而(血?)写成的影视小说《大流歌》,感到是一部具有边防史诗性的作品。其基本素材都来源于他的亲自经历、亲身体验。作品力图把中苏关系的变化作为大背景,着力描写边防部队在那个岁月的活生生的群相,十分感人,且让人反思。

他写作的态度严肃,推敲修改多次,达六年之久。

我赞同他《写在前面的话》中所述的“四条原则”。我以为现在已是表此类作品的时候了。书中对我边防工作和那段历史的把握是准确的。如能表,将会对中俄两国人民共同开创的友好往来和和平边防更加珍惜,让和平成为人类奋斗的永恒主题。

以上仅供参考。

刘邦厚

2oo5年3月2o日

审读人简介:刘邦厚,历史学家、文艺评论家、黑龙江省文化厅原常务副厅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博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中俄关系史、黑龙江地方史、黑土文化艺术。从事具有历史文化意蕴的戏剧、影视剧本、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出版过〈不屈的瑷珲城〉、〈人生彼岸〉、〈文化思考〉、〈走出大山〉等。根据其长篇小说〈百年风流〉改编的54集电视剧〈黑龙江三部曲〉已在多家电视台播放。

以上简介摘自〈百年风流〉(作家出版社1999年3月版)、〈走出大山〉(作家出版社2oo2年9月版)作者简历。

******************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目录

正文

第一章秃尾巴李神话(1)、(2)、(3)、(4)、

第二章苏军拦路啦(1)、(2)、(3)、(4)

第三章是敌人还是朋友(1)、(2)、(3)、(4)

第四章死神呼唤(1)、(2)、(3)、(4)

第五章犄角旮旯也得走哇(1)、(2)、(3)、(4)

第六章明星女队长(1)、(2)、(3)、(4)

第七章风雪万里行(1)、(2)、(3)、(4)

第八章卷女郎(1)、(2)、(3)、(4)、(5)

第九章秘密使命(1)、(2)、(3)、(4)

第十章司令火了(1)、(2)、(3)、(4)、(5)

第十一章谁是幕后人(1)、(2)、(3)、(4)、(5)

第十二章达罗衣野鸭(1)、(2)、(3)、(4)

第十三章副社长外逃了(1)、(2)、(3)、(4)、(5)

第十四章栀子花溢香(1)、(2)、(3)、(4)、(5)

第十五章面对枪口的微笑(1)、(2)、(3)、(4)、(5)

第十六章没有俘虏的战斗(1)、(2)、(3)、(4)

第十七章得准备大打了(1)、(2)、(3)、(4)

第十八章临战状态(1)、(2)、(3)、(4)、(5)

第十九章鲜血滴滴(1)、(2)、(3)、(4)、(5)

第二十章边防侦察科(1)、(2)、(3)、(4)、(5)

第二十一章新奇特种兵(1)、(2)、(3)、(4)、(5)

第二十二章上次战争的阴影(1)、(2)、(3)、(4)、(5)

第二十三章嘴边有贼耳(1)、(2)、(3)、(4)、(5)

第二十四章兴安雪兔(1)、(2)、(3)、(4)、(5)

第二十五章莫名案联想(1)、(2)、(3)、(4)、(5)

第二十六章一石数鸟(1)、(2)、(3)、(4)、(5)

第二十七章安德列姓什么(1)、(2)、(3)、(4)、(5)

第二十八章克格勃上钩儿了(1)、(2)、(3)、(4)、(5)

第二十九章庚子俄难战场(1)、(2)、(3)、(4)、(5)

第三十章多难之秋(1)、(2)、(3)、(4)、(5)

第三十一章这颗巨星下滑了(1)、(2)、(3)、(4)、(5)

第三十二章自由女神的感召(1)、(2)、(3)、(4)、(5)

第三十三章现代边防什么样(1)、(2)、(3)、(4)

第三十四章那得问华西列夫(1)、(2)、(3)、(4)

第三十五章边防部队姓边(1)、(2)、(3)、(4)

第三十六章冰祭(1)、(2)、(3)、(4)

第三十七章南面吹来的风(1)、(2)、(3)、(4)、(5)

第三十八章善张网者引其纲(1)、(2)、(3)、(4)、(5)

第三十九章爱恶各以其正(1)、(2)、(3)、(4)、(5)

第四十章曙光在望(1)、(2)、(3)、(4)、(5)

第四十一章漂逝的栀子花(1)、(2)、(3)、(4)、(5)

第四十二章大流向东(1)、(2)、(3)、(4)、(5)

尾声

第一章秃尾巴李神话(1)

天,灰蒙蒙。地,白茫茫。山峦连绵,森林茂密。沟壑纵横,黄草凄凄。

一面缓坡上,看不见尽头的桦树全身是白。白色的干;白色的枝;树梢是一条条雪穗儿,白珊瑚一般洁净。

山脚下有一簇醒目的绿色——一台满载桦树树干的解放牌深绿色卡车停在雪地里。三个穿豆绿色棉装的人站在车后。

红领章上一道杠四颗星的军官瞪着大眼:“瞧你这点儿本事,半尺深的小沟儿就把车误了,邪门儿!”

戴白线手套的下士一脸委曲:“干吗非要抄近道儿?原路返回能有这事儿?大野地,雪这么厚,谁能看出哪儿有沟?不在于沟深浅,轮子搁里头正合槽儿,踩油门就纺线儿。”

大尉:“我们俩推,你加油!”

动机怒吼,排气管子喷浓烟。车身抖擞,轮胎高旋转,磨化的雪水甩在推车人身上、脸上。

吼声停了,下士哭丧着脸跳出驾驶室:“王科长,不行啊!”

大尉擦擦脸上的泥雪,抹出个大花脸,眨巴两下大眼说:“李连学,通知新兵集训队停止采伐,让申炎带队跑步来。你辛苦点儿了,跑步去!”

“是!”中士跑步离开。

剩下的两个人钻进了驾驶室。王科长点上一支烟,问:“他们得多长时间能到这?”

“跑去跑来,少说也得一个点儿。”下士扭头朝后看,刚才甩到车厢板上的泥水已经冻成冰凌了。

******************

大尉靠在下士的肩头鼾声如雷。下士无奈地观望车外。

倒车镜里,几个绿点儿渐渐变大。

下士瞅瞅手表:“来了!四十五分钟,够快的了!”

一位高个子少尉和三个没有领章帽徽的新兵,扛着大斧,拿着镰刀跑来。人人满脸淌汗,鼻孔喷白气,身上挂白霜,眉毛变成了两撇白“胡子”。

大尉下车,皱起眉头:“申炎哪申炎,就你们几个,能把车推出来,还是能把木头卸下来再装上?李连学怎么通知你的?”

少尉微笑着,没答话,掏出手帕抹了抹脸上的汗,绕车转了一圈。他那略显削瘦的脸庞和尾梢上挑的眉毛,给人以智慧、儒雅又刚毅的感觉。褪了色的军装干干净净,领章风纪规规整整。他挥了挥手,与他同来的新兵便两个砍树杆子,一个扒雪割黄草。他自己攀上汽车,解下拢木头的粗绳子,钻到车下。绳子的一头从右后轮双胎之间穿过,拴在轮鼓眼上。拉起绳子的另一头,绕过前方的大树根部,回来依样儿拴在左后轮上。

“王科长,申参谋说……不用……那么多人……”李连学气喘嘘嘘赶来,话没说完就躺在雪地里。

******************

两个新兵把砍来的树杆子横在后轮后面,另一个把割来的黄草塞进后轮前面。

申炎:“史延忠,你和司机推车,使寸劲,悠起来。袁永裕丁石先,你们每人拿根棍子,车晃起来趁势往轮子下碓树杆子。注意!二人动作要协调一致。”看看四个人各就各位拉开了架式,他自己钻进驾驶室,挂低档,慢踩油门儿、松脚,再踩、再松。晃悠了四五下,车轮子辗出了小沟儿。

汽车慢驶到大树跟前,向后退一退,调头,再倒车。申炎下来解开绳子,重新拢好车上的木头,拍拍手说:“走原路吧!科长同志。”

大尉笑得挺尴尬:“行啊你!没白迷‘三国’,算个小诸葛吧!”话没说完就往驾驶室里钻,没坐下就喊开车。

李连学爬起来,望着开走的汽车叹气。

“刚才一身臭汗,现在要成冰棒棒儿喽!这鬼地方,眼下气温好多度嘞?”圆头圆脸的袁永裕操着四川腔说。

李连学:“早晨预报是最低零下三十九,这前儿也就二十**、三十来度。队长,咱们得往回走哇!在这干等非冻死不可。”

申炎看看手表:“累了,也饿了。拣干柴,找个背风地方生火——看,那有棵倒地大枯树,烤火休息,等车回来。”

******************

四个人围篝火而坐。浓眉方脸的史延忠站在枯树上眺望——

远处有一溜儿平地,没有树也没有黄草,咋看像一条从崇山叠嶂的缝隙里爬出来的白龙,混身冰鳞雪甲。“龙”身沿山脚扭了两道弯儿,又钻进纵横交错的峻岭之中。冰“鳞”高大者如石林,低小者似瓦砾。有的浑白似玉,有的体透如空,有的晶莹闪亮,构成千奇百怪的造型。

劲风吹来,雪“甲”就像钱塘江逆流而上的滚滚浪墙。眼盯着“浪头”,让人产生冰鳞雪甲潜入“浪下”的幻觉。弄不清是“龙”在游动,还是雪潮在涌进。

风停了,世界归于凝结。色调单一、万籁俱寂。

*****************

搂着斧把坐枯树的袁永裕说:“史延忠你有火不烤,的哪门子神经嘞?有啥子美景不成?”

冀东口音:“欣赏北国风光啊,这才是真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呢!”

袁永裕:“看到黑龙江了吗?”

史延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啦!”

袁永裕:“嗬!诗人一个。我说队长,黑龙江这名字有啥子说道吧?那里面有龙不成?”

“哈哈!你可问着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申炎从雪里蹬出一块石头,往枯树上一敲,拉开说书的架式。

“话说——想当年,黄海之滨有一位李员外。他家产万贯、积德行善,就是年近半百还无儿无女。有这么一天,他夫人白天做了个梦,梦见员外变成了一条大龙,醒来就觉着有了身孕。你猜她生了个啥?”

“女孩。”袁永裕随口说。

申炎:“不对!是个没头没尾圆鼓溜丢的大肉球。这李员外气得脸白、眼黑,操起菜刀便砍。只见一团黑雾腾空而起,是个什么东西也没看——”

“哎呀!快看!”长着一副白净长脸儿的新兵丁石先大声惊叫——枯树空心里探出一个毛茸茸、尖尖嘴的大脑袋。

没等别人站起来,袁永裕就抡起大斧狠命地砍去。咔嚓!手里只剩下半截斧把,斧头那半截儿和大黑脑袋都没影了。

“快撤!到我身后五十米以外。”申炎掏出手枪,顺手往腰带上一蹭,咔哒!子弹上膛。他一手端枪,一手往火堆上加了些干柴,不慌不忙地倒退四十步,影在一棵大树后。

秃尾巴老李神话(2)

一双双眼睛盯着枯树。篝火更旺了。

山谷里一片寂静,喘气声都听得见。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乒!一声枪响。大黑脑袋刚探出树洞就耷拉下去,一动不动。

申炎端着枪走过去。新兵们手掐大斧镰刀跟着。

大黑脑袋下,雪上一片鲜血。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